从《心花怒放》看关于人生的阴影理论
《心花路放》首先当然是一出喜剧,只是不同于导演以往“疯狂系列”和《无人区》讽刺荒诞、黑色幽默的喜剧风格,本片的笑点更多是建立在玩闹的基础上,突出是那个疑似错别字的“路”字。电影所讲的,是一个男人离婚后沉湎痛苦之中,他的死党带着他一路往云南去,不停找女人的猎艳之旅。但同时,影片也含蓄地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生活思路:阴影的人生就像照不到阳光的背面,但那也是真实的我们。
每个人的人生都必然会有阴影。当你面对阳光,身后也会留下一片黑暗。你愈高大,阴影就愈多。如何坦然的接受这个现实,面对你的阴影?贯穿《心花路放》这部剧始终的“阴影理论”,折射出了社会上形色人等面对理想的挣扎。
“阴影理论”最开始是好基友郝义说出口的,告诉耿浩生活有阴影也有阳光,要努力走出阴影不要待在里面出不来。这种陈词滥调观众们自然不会当回事,听听也就罢了。甚至宁浩自己在电影里都多次用“阴影理论”来做包袱,大家哈哈一笑也就没当回事。
影片最后,耿浩看到客栈老板把小雨的录像断章取义的剪辑成想要艳遇想要一夜情的时候,他上前理论说“这是我前妻,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做!”老板却回他“兄弟,你也说了是你前妻,那这事还跟你有关系吗?”这下,不光是黄渤而且观众也一起被击中软肋。是啊,还有关系吗?
耿浩失意地走在阳光下,呆呆地看着自己的影子,猛然间他想起了“阴影理论”,他意识到:无论怎样,有阳光的地方自然有阴影,人生总归不会十全十美,就像自己的影子一样会一直跟着自己一辈子。但是正是这样,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他。“阴影,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于是耿浩回去找老板理论说她虽然是我前妻,但是我经历的一部分,否定了她,就是否定了我的整个人生。
至此,我们才明白,“阴影理论”原来不是无关痛痒的陈词滥调,而是这部电影的核心思想。耿浩前几次对于“阴影理论”的不屑一顾,终于换来内心本我“正面面对”(这也是电影的一句台词,观看时可以留意一下)。
回忆一下《心灵捕手》中最后一次心理治疗的情节,医生一遍一遍地强调“这不是你的错”,开始时威尔还随声附和“我知道”,后来目光开始闪烁,最后当连续问到第13遍的时候,威尔终于泪崩。医生是在问面前的威尔吗?不是,他问的藏在威尔身体里面的那个潜意识的自己。自己走不出来是那个潜意识的自己受到创伤,然后出于自我保护把自己封闭起来。
这也正是宁浩想对观众表达的:有些简单的道理听过无数遍到厌烦,但是我们并没有真正去感受去领悟。也许某一天某一刻,你会像耿浩那样,简单的道理击中潜意识的自己,然后突然那么一下子就“顿悟”了。
电影里的耿浩,最终用一场敌我悬殊的战斗来证明了自己和不成功的感情的决裂。他内心的感情观还是非常朴素的——失败的感情可以靠忠贞不渝的友情来弥补,灰心丧气的人生也得以有好兄弟的存在而振作。所以,最终在好朋友的帮助下,耿浩从阴影里走了出来,并尝试着面对阳光,重新开始另一段生活。
还在人生路上漫漫求索的我们呢?
希望这部电影能带给大家些许启发。
(内容来源于网络,柳笛心理咨询编辑)